健康中国,健康管理
国家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宏伟目标下,社会观念也逐步将健康维护的重点从治疗和康复向疾病的预防前移,通过“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健康管理已经是真正的全民刚需。健康管理能够减少疾病的负担,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同时,健康管理通过提供一种综合、可及、可持续的方法,促进整体国民的健康水平。
健康管理是指对健康人群/患者健康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控制疾病发生、发展,保持健康状态的行为。它通常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包括泛健康管理、保健级和医疗级健康管理。泛健康管理关注日常生活,保健级健康管理强调个体疾病预防,而医疗级健康管理则处理个体已经存在的疾病。这三个层次协同工作,帮助个人或组织实现健康目标,提高生活质量。
202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高达14.9%,老龄化趋势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生存期的不断延长,以及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等的影响,中国慢性病患者基数仍将不断扩大,因慢性病死亡的比例持续增加,最新报告2019年中国因慢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比例高达88.5%。伴随而来的,则是医疗健康支出的不断提高,庞大的需求为健康管理的市场发展提供了充实基础。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各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和健康管理特色。
美国是以市场为主导,在不断上涨的政府支付压力下产生迫切的控费诉求,这一诉求和医疗商业保险机构共同的利益合作基础上互相让步、合作共赢。
英国采用的是以国民健康保障体系(NHS)为主、商业健康保险为辅的一种典型福利性的医疗服务体系,社区全科医生与签约居民之间建立长期信任的关系,真正实现了一线守门人角色。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社会立法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实行一种强制性的、以社会健康保险为主、辅之以商业保险的医疗保险制度。日本同德国一样,日本的公共健康保险具有强制性、公平性的特点。
相比而言,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医疗服务需求的多样性,采取多元化的健康管理模式更能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中国健康管理更多由政府进行引导与监管,充分结合互联网技术,多元化服务提供商共同参与,形成政府部门带动、产学研支持以及科技赋能为特点。政府推动下,大量资本投入进入健康管理行业,健康管理逐渐进入发展健康体检、健康保险、互联网医疗等多样的交叉融合阶段,预计到2028年,整体健康管理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2.5%。
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包含院内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及院外两大场景,院内以体检为主,检后就医服务为辅,设备先进,专业水平高,社会公信力更高,易于被用户接受但成本高。当前院内着眼于已发生疾病的救治,已形成固定模式,不是公众健康管理的主要场所,院外才是健康管理的主要着力点。院外目前以互联网医院、体检、保险、检测、养老+健康管理为主,可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整合保险与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更加线上化、综合化,形成多种院外商业化模式。
体检+健康管理,主体多为私立企业创办的体检中心或门诊部、疗养院,以体检服务为主,容易检后咨询等检后服务为辅,附加专项健康管理等增值服务,便于个性化定制化,发展方向差异化、灵活化、数字化,适应连锁化、产业化布局;
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在“互联网+医疗”热潮下,以互联网医疗企业为主体,整合医疗服务流程,同时向外延伸,提供健康科普、慢病管理、用药咨询等健康管理服务,其中慢病管理或许会成为最受益的领域之一,能提供更好的患者教育和依从性。这一方式结合线上线下,成为现下健康管理的热点;
保险+健康管理服务,以保险机构及健康险科技服务商为主体,细分客户群体进行精准分析,在客户购买保险产品之余提供丰富的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
检测+健康管理服务,主要聚焦于个体早筛早评估,以检测机构及检测中心为主体,在客户购买检测产品时提供检后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例如一些针对肿瘤易感基因、慢性病遗传病基因、产前与母婴诊断等检测为主要业务的健康服务;
养老+健康管理服务,随着老龄化的进程,各地养老院遍地开花。针对养老院,通过智能终端收集老人健康数据,在数据分析后进行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搭建复制性强的智慧养老健康管理平台,同时由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向居家养老及健康管理辐射,形成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养老及健康关系体系, “养、护、健、医”一体化。
电话 | 400-8798-218
网址 | http://www.diagre.cn
邮箱 | diagre_service@126.com
地址 | 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金海公路3199号3号楼1楼